考研政治:唯物史观必背要点

2021-09-02来源:海文考研

 

 

唯物史观必背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有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在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2.对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证。其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其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链接】“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文章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在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下面是习总书记对文化的重要论述: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一生产力。

【热点链接】工信部 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5G 时代已经到来。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

(三)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经济基础的含义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2)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五、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2)在社会发展过程的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存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社会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六、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热点链接】人工智能引领的未来,会更好还是更糟?

8月30日,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App在全网爆红。一时间,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大量的换脸视频,他们利用ZAO将影视片段中任意角色的脸替换成自己的,效果逼真。这款换脸App准入门槛低,制作与分享操作轻松简便,人们只需上传一张人脸照片便可现身于那些经典的影视情景中,与爱豆同台演绎,满足自己的“演员梦”。

然而,势头没持续多久,针对这款产品的评论就急转直下。人们发现,ZAO的用户**堪称“霸王条款”,涉嫌非法收集用户面部信息,侵犯用户的隐私权。从ZAO火热各大平台到被微信朋友圈封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不过五天时间。火热喧哗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人们开始质疑换脸技术乃至所有人工智能(AI)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人们乐于接受人工智能为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快捷、便利、高效,却也忧虑于过度依赖、反受其害,又或是技术发展走入盲区,与道德、伦理、法律相悖。《北京青年报》认为,AI或其他科技产品无论如何新颖和实用,也需要在可控的状态下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在获得极大效益的同时,防止和减少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麻烦和灾难。

七、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其次,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一定的历史主体的活动之中,在其中,既存在着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也存在着违反社会历史必然性、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种力量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要与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和超人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

八、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九、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時,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的*袖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热点链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颁授仪式,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颁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习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考研政治 数学三分值 会计学 分数线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考研政治:联系与发展两大总特征
下一篇: 考研政治:政治经济学必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