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九大认知陷阱

2022-01-21来源:海文考研

 

 

  每年,不少即将踏入考研战场的考生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及时弄清这些情况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要。

 

考研九大认知陷阱

1.误认为初试高分就能顺利录取

  高分只是入场券,同时,握有入场券还不止你一个。初试高分只能证明你在初试阶段的复习成果还不错,非要说胜利也只是胜利了一半,复试翻车照样一切归零,复试这一场新的考验某种程度上大家又是站在同一起点。

 

2.误认为排名靠前就不会淘汰

  高排名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入围录取,同样的道理,这也只是暂时的表象,在复试环节很可能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要盲目高兴。相反,要更多地做好准备,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不要在面试时让考官觉得“你只会考试,而不是真的会学习”。

 

3.误认为*校不接受调剂

  我们承认调剂*校的难度大。但是调剂也是一场信息战,有没有抓住机遇非常重要。*校是有调剂情况的,不同专业情况不同,也视当年报考情况和上线情况而定。

 

4.误认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

  究竟有没有暗箱操作我们不敢下结论! 但是从名学生的角度来看,与其担心暗箱操作,不如担心自己实力不够。

 

5.误认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

  提问的最终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以此判断该生是否适合做学术。导师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前者需要考生好好准备专业科目,后者则需要关注课本外的实事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面对实在不了解的领域,则可以诚实表示自己确实不会。

 

6.误以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

  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根据当年的报考人数学校也可能会适当调整,所以靠前可以找前辈们咨询目标院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不要轻易“表演”打退堂鼓,要认真衡量和计算一下。

 

7.误以为各院校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

  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话的,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情形各不相同,要先了解清楚。

 

8.认为复试前与导师联系,会引起反感,对自己不利

  首先选择联系导师的肯定不止你一人,所以导师对于学生联系自己已经见怪不怪,对于正常现象导师通常不会反感,至少这表示你对于这件事的重视。而之所以会出现反感的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不会说话”,联系导师时话没有讲好,或者没有讲到重点,这是技巧问题,而不是联系导师这件事本身有问题呀~所以瞅准某个导师之后,赶紧下手。

 

9.认为复试中只有笔试重要,使劲复习专业书

  且不说线上复试可能没有笔试这一项,即使是线下复试,那复试也是包括笔试、面试两项的,而面试所要考查的内容远不止专业这一项,是对你智商情商的双重考验,所以千万不要只盯住专业笔试。

 

 

专科生考研 汉语言文献所 西南大学微生物考研 公共卫生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

热门关注

 

上一篇: 考研二战?心态怎么调整?
下一篇: 跨专业考研:合理规划 全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