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二战考研人大顺利上岸经验分享

2021-08-27来源:海文考研

 

 

二战考研人大顺利上岸经验分享 从复旦失败到决定二战人大,楼主的目标一直很坚定。这是大部分考研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特质,历经两年沧桑的考研旅,细心的楼主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发帖的记录,从备考心态,学习方法,如何准备等等,事无巨细。这篇万字长贴值得一读!

回首两次考研,各种情绪纷纷涌上来,一下子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纷繁复杂的情绪需要时间来梳理,真的很需要!曾经在考复旦的过程中,感到疲劳的时候,我经常会说,等考试结束,我要写一篇万字长文,记录我这一段辛酸考研史,但最终没写。当初考完之后,就想着等结果出来再写吧。然而,结果出来了,与复旦失之交臂。根本没有心情写长文了……最后,决定二战!这次,我学“聪明”了。在二战的过程中,每当有想法,立马随笔记在备忘录上,想着等考试结束再整理一下就成文了。所以,这次是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就完文。

考研这件事是大大的努力加小小的运气。其中,努力是最重要的,而运气只能锦上添花。所以得有自己的努力作“锦”——这是基础。然后才能更好地“好风借我力,送我上青天”。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一种鸡汤:运,是成功者的谦辞;命是失败者的借口。我认同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赞同。就比如我在学政治时候突然有了这样一种感悟。当时学到近现代史,无*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在革命曙光出现之前,莫不失败了。是他们不够努力?只不过时也运也。这里我把“时也运也”看作是“选择”,他们选错了有关“革命”的各个方面,所以不能顺应客观的时代潮流并导致最终失败。当然,时代趋势的把握也要看时机成不成熟,时机尚未成熟或者根本还未显现,如何去把握呢。

总之,在这里,我想说,考研要想取得成功,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你通向成功的路径,而且没有捷径!但前提是你的“选择”正确。选择就是“前进的方向”,方向都错了,你越努力就离你的目标越远。这里的“选择”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次研海大战

二战人大:英语67;政治67;620学科基础112;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137;总分383。

二战是从2017年八月份正式开始的,历时近5个月。前面也提到鉴于一战的“缺粮少弹”的境地,二战的话,定要致力于避免之前的问题。一定是选择自己可以找到充分资料,充足信息,并且有人指引的目标院校。

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但在选择学习场所时考虑了良多,最终选择了家乡的信阳师院。因为,师院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有很多考研自习室,是属于那种私人经营的自习场所,有空调,供热水且冬暖夏凉,一个月80元。

这点真是考研学子的福音,要知道其他很多学校包括我母校在内,考生抢自习座那叫一个激烈!当年一战时就想:学校附近怎么没人经营出租自习室呢?没想到信阳师院会有。就冲这一点,我就决定在师院附近租房备考。

随后我和两个考研的小仙女租了三室一厅一卫的房子,一月一人200,水电均摊。2017年7月30号来到所租的房子,只一个字:脏。除了床和几个破桌子,真的都是破桌子,就没有别的了。

头皮发麻,想着这种情况要清洁到什么时候。但是没办法,只有埋头擦擦擦。小伙伴还没到,就我一个人,四周安静得忍不住流泪。想想自己怎么到了这种境地,二战真是苦啊,主要是心理方面的苦。又一次后悔自己调剂时的高姿态,随便调个学校去上不就OK了吗?不然又何苦再一年?虽然如果时光倒流估计还是高姿态。

呵呵,因为原先的目标院校定的比较高,这一时半会儿心理上也下不来呀。诶…最令人生无可恋的是,下楼买了一双拖鞋,回去一看两只都是右脚穿的,还得去换,生活为什么那么苦啊。

因为二战刚刚过去,还很刻骨铭心,所以就具体讲一下二战的若干细节吧。7.29来到租的房子,31号包括自习座都收拾妥当。8.1正式开始学习,*一个月就是看一遍专业课和复习政英。9.1开始专业课背诵,每天基本时间安排6小时背诵。上午和晚上是背书时间,下午时间复习英政。

10.29结束*一遍背诵:背指定课本,边边角角都不放过。随后10.30开始第二遍背诵:结合课本重点,背各科笔记讲义,每天时间安排7小时(比*一遍多一个小时),改为上午和下午背书,晚上复习英政。

11.17下午4点结束第二遍背诵。随之开始第三遍背诵:每天时间安排7小时+,重新回归课本结合真题,更加重视框架体系的构建以及核心知识的记忆,12.7号上午第三遍背诵完成,这一遍是一边背诵一边简要默写体系框架的,所以花费时间较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就相当于粗略的过第四遍专业课。

接下来暂停一周专业课背诵,12.7号下午开始全天背诵政治,熟背2遍之后,12.13启动专业课背诵第四遍。同时12.13是二战过程中的*一次开启【全天】背书历程,之前一天中要么是下午复习英政,要么是晚上复习英政。总共花了一周时间,也就是在12.20晚背完第四遍,实际来讲算是第六遍过专业课:1遍细看+1遍默写课本框架和重要知识点+4遍背诵。最后在12.21至22期间做了一套政治题,背了两篇英语大小作文。

事实上,这5个月中,其中8.18回家,在家呆了一周,8.24返校学习。整合起来算是7天没学习,还有就是适逢国庆节(里面包含中秋节)共休息玩耍放松了3天;然后就是10.24休息了1天,10.29休息0.5天,10.6下午回家现场确认,10.8号返回,共计耽误2.5的学习时间。

总之,不算这些休息放松时间,以及由于主客观原因学习不在状态的时间,有效学习时间共计4个月。这整整四个月的学习是高效而又投入的。前两个月早上6:10起床;中午11:30吃饭,看看新闻,刷刷政治题;12:50—13:40午休时间,之后开始下午的学习,每隔一个小时设定一个闹钟,提醒自己时间的飞逝,使自己始终保持紧迫感。

下午6点去食堂吃晚饭,然后整个晚上都是是背书时间,22:10回到住的地方,洗漱之后,一般都是在23:30之前睡觉,有时候晚上洗头就在近24点才睡。进入十一月之后,起床时间调整为6:30。最后一个月开始全面调整作息时间,也就是第三次时间调整。

6:30起床准备学习,12:10午饭时间,半小时午休,17:00晚饭时间,23:30休息。总体上看,这四个月是以“6:20—23:30”这样一种作息时间来度过的。我每天一共设定12个闹钟,每天的学习时间都卡的很严,以便使自己一直是紧迫有计划的。因为仅八月才开始学习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保持紧迫感了,这样下来每天精神高度集中,效率很高,但是也非常累;每天都感到异常饥饿,一到吃饭时间就会很开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的感觉。

在二战学习期间,由于压力啊,或者其他一些烦心事等等一共哭了5次。其它很多时候都是紧锣密鼓忙忙碌碌积极拼搏的,没有时间伤春悲秋。

我二战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像一战一样犯困,早上会犯困,晚上也会犯困,但基本感觉困意来了就忍,采取一些别的抑制瞌睡的做法,比如听纯音乐(边听边看书),喝茶、咖啡之类的。然后一周的时间过后,困意已经很微弱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今年主要我有强大的目标激励,该有的资料也有了,每次我都跟自己说,这次再失败真得就…,所以我起码得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它们都完成了,都掌握好,才能无愧于心。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问自己:感到内疚吗?如果没内疚那就没有浪费一天,反之,就警惕为什么自己觉得内疚了。

就因为二战的这种“紧绷”,导致这四个月学习起来极其精神,同一自习室的同学基本早上都会睡一会儿,他们感觉到很困,不眯一会儿不行;我一战的时候也是,有时候困得站着都能睡着,大脑根本不吸收任何知识点,虽然强撑着不睡但这个时候的学习效率非常低。然而,二战的我也不知是怎么了。

每天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点不困不说,午休也经常睡不着,都是硬逼自己睡不着也要闭目趴着。可以说午休很少休息好,但是晚上也没因此而犯困,依然效率奇高的学学学。难道是因为二战不住宿舍,自己租房一个人睡一间房,所以比较安静,晚上休息得好,因此白天并不犯困?又或者是因为二战开始时间晚,学习周期短,潜意识比较紧张?Ireallydon’tunderstand!

 

后记之我的想法

诚然,那些选择航行在考研大海中的的人们,不乏抱有逃避毕业找工作这一现实的缘故。认为读研会比工作要轻松容易一些。我想说,搞学术研究怎么可能会轻松,身边读研究生的同学都在忙着准备考雅思or托福。

英语非常重要——要想学术走出去,必须会用英语发表论文,让其走上国际舞台。而且读研究生与念本科不同,读研再也没有本科那种天天在宿舍happy的看小说视频的美好时光了,只能偶尔这么放松一下下,读越好的大学越是如此。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念武汉大学的人,他还在读本科呢,感觉他上了一个假大学,他课表满满的全是课,晚上也有课。

主要是就算不念研究生,我们也老大不小了,该成熟了,不能时时刻刻想着玩,总有自己的责任要承担。该玩玩该学学,该放松放松该忙碌忙碌。区别是自己选的路就算是爬着也要继续完结它!我身边有的朋友选择了工作,开始的时候也很艰辛。

就是说如果你在进步向前进,必然是觉得艰辛劳累的;而如果你停滞不前乃至退步,必然是觉得轻松容易的。任何进步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论选择什么,我们都要有个经历的过程。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厚积薄发。

 

 

二战考研 能源动力专硕考研 医学考研 在职双证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考研经验』人大MPA公共管理考研难度大不大?
下一篇: 『考研经验』准备考人大研究生该怎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