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中国人民大学MTI英语口译考研好不好考?

2021-08-27来源:海文考研

 

 

中国人民大学MTI英语口译考研好不好考?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已录取,初试口译*一总分374,政治60,基英78,翻译124分,百科112。复试总分272,口译第二。

武汉普通本科,翻译专业,四六级550+,专四78分,大三上BEC高级,参加过海峡两岸口译省赛和各种演讲辩论比赛。

►我为什么要劝你千万别考研?

之所以先提出为何要考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所了解到的答案大多是:本科学校不够好,大家都考自己也有压力,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些理由有道理吗? 有的。但是够吗?实在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支撑你面对未来一年中学业上的各种问题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正因此,在具体经验分享前,我一定要强调心态上和过往经历的能力准备而非单纯的应试技巧。眼光放长远,想清楚自己为何要考研(尤其是*校)/为何要考这个专业(自己想要什么,能力究竟如何)才是更更更重要的,如何准备反而是次要的。想不清楚,从一开始你就输了。

你的过往经历多丰富,决定了你的思维是否开阔(是否充斥着人云亦云的cliche),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信念,决定你认识自己有多充分,(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有什么长处短处?能付出多大努力?)这些又决定了你做每件事的动力多强,抗压能力多大,采取什么策略和手段才更好,最终影响你做出怎样的决定,能取得多大的成果(比如不考研自己能找到多好的工作?考研能考多少分?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以后又能取得多大的成绩),以及花大把时间成本考研和毕业工作相比,哪个收益更大?

总而言之,看问题要看整体,一切因果都环环相套。

 

 

►我为什么选择口译专业?选择人大?

关于人大的记忆,仿佛冥冥之中都有缘分。从大二时我就零散地了解了一些MTI的信息,当时刷到一位17届学姐的经验贴,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总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总是和好学校失之交臂,那时我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突然觉得又亲切又有缘分,因为,这不也是我自己吗?随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人大。这就埋下了*一个种子。

而后*一次真正来到人大是去年夏天来北京参赛,结束后我独自一人游荡到了这片校园。那天阳光特别明媚,映着绿油油的草坪,擦肩而过的每一个学生走起路来都是那么地自信。暴走之后的我坐在一个长廊里歇歇脚(现在才知道是百家廊),静静地看着对面的中学生们有模有样地学打太极,心里就想,要是哪一天我也成为这里的学生,该多好啊。

随后转眼到了考研的节骨眼。

选择口译是我很早就考虑的方向,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能够极大锻炼个人综合素质和可迁移能力的专业。无论是在语言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需要的踏实、勤奋、行动力,持续阅读写作所锻炼的的中英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开阔的视野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沟通的桥梁所需要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受众思维,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以及种种突发情况所需要的临场反应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等等。如果能够成为优秀的口译员/译者,这些素质足以使你具备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资质。从这一角度而言,优秀的议员在AI时代失业自然是无稽之谈。

之所以选择人大,一方面出于个人规划,一方面出于个人能力考量。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翻译可能不是一个终生职业的最好选择。事实上,当下世界日新月异,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是跨界人才,终生做同一份全职并不现实。况且随着个人眼界、知识面和兴趣版图的扩大,你会发现更多值得你探索的领域。在我看来翻译仅仅是一项*备的基本能力。任何时候比拼的都是综合素质。学翻译,不必也不能囿于翻译,never stop discovering my potentials 是我一贯的原则,要不断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因此,能够提供多学科学习机会的综合性院校是我的首选,而且我自小喜欢人文社科,对北京这所城市情有独钟。

个人能力方面,我很清楚自己英语并不顶尖,尽管有能力更上一层楼可仍差些火候。但是我的大学四年相比身边同学可以说极为充实,某种程度上虽然影响了语言上的精进,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特别想分享的一点是,很多人抱怨自己得不到更多机会是因为学校很普通。但我想说,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最终取决于你自己做了什么,并非学校这个标签。在我看来,任何抱怨学校不好没有机会的,给你好的平台你也抓不住机会。学校里机会不多,完全可以在社会这所真正的大学上找,表面上看不到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并不是说这样可以让你把手里的牌打得多好,至少在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切口的这一过程中,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花足够的心思动脑筋,你的竞争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人生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广。到时候你就会觉得,区区考研只是通往你目标的一环,算得了什么?这条路走不通不过换一条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无论你再找工作或是再考研,丰富的经历自然会让你的心态比别人更平和,你整个人自然比一直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更自信。

►我做了什么准备?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自高考前乃至大二上这1年多近2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深受颈椎病的折磨,不仅影响学习,后来症状严重到甚至快休学。最终找到方法,365天一天不落地每天做针对性的锻炼才基本康复。医院、监狱、教堂是*好的老师这句话果然不假。疾病的绝望让我比别人都分外珍惜生命和时间,从深渊一步步爬上来的过程中更是给了我哪怕再绝望也找得到方法的信念,教会了我持续行动的意义,深刻思考了之前失败的种种原因,以及自己人生的目标。这些都是对我个人心态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尽管挫折并不值得讴歌,我也一点儿也不想经历那些痛苦,但回头来看,也算是一种被动的准备。

病基本痊愈不影响正常生活后,我就开始一边学习,一边主动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

为了锻炼英语能力和公众讲话的胆量,我参加各种演讲、辩论、口译比赛。虽然中间因为我始终兴趣广泛心猿意马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但至少锻炼了胆量和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实践能力,我找到一份含金量很高的自媒体编辑类兼职,做了近两年,直到去年9月实在和考研备考无法兼顾才完全辞职。别人在寝室睡觉看剧、商场逛街、闲暇聊天的时候我都在工作,有的时候甚至到深夜,虽然特别苦逼,但收获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比较全面地探索了我自己的发展主轴,以终为始地思考到底考研还是全职工作于我更有益。

此外,也参与过一些国际比赛、神龙的志愿者活动。

为了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从大二开始修读武汉另一个大学的服装设计双学位,9-10月一边备考一边周末抽时间焦头烂额地做衣服,无*次改了又拆啊拆了又改,我把所有的念想一针一线地缝进自己的作品里。初试复试穿的就是自己做的外套,回想一路上那么幸运,可能是因为那件衣服承载了自己所有美好的愿念吧。

这些是专业能力和心态认知上的准备。尽管我的全力备考过程只有3个多月,但大学四年我可是一点儿也没有虚度,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财富和准备。看似只准备了短短3个多月,实则近4年。

再之后就是针对考研的应试准备,后面会详细讲到。

写到这里,也基本概括了我的大学四年的主要活动,回头来看,特别特别感谢当初勇敢探索的自己。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打破了过去思维的种种偏见和狭隘,深刻感知到人的成功有共性、有规律,感受到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坚定地确信只有一所综合性的top985可以满足我的发展需求,至少不会束缚我。我非常确定自己在语言等方面的潜力和热爱,对人文社科的向往,对中国文艺的喜爱认同。所以一圈学校看下来,我非人大不考,而我同时能力也不差。

最最重要的是,我有了脱离学校等外部标签后,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我有了即使不考研也能找到好工作(尽管本科很普通)的自信(手动重点:这种无论结果怎样都输得起的平和和相对自信的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有意识培养这种素质)。于我,考研是主动的挑战,而非被迫的选择。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是多重复杂因素的叠加,有你看得到的表面因素,也有你看不到的隐性因素。优秀的人各有各的优秀,但道理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付诸足够的努力。

因此,请大家再次思考,你又为考研,做了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准备?

你的考研决定,真的适合你自己吗?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好不好考 MTI 英语口译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考研经验』准备考人大研究生该怎么复习?
下一篇: 『考研经验』想考人大的MTI要怎么复习?